太空美术的前瞻性与创作

喻京川

  当人们还在冥想天空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时,太空画家们已经捷足先登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天文学家兼太空画家吕都在天文学研究成果基础上以绘画方式对太阳系各大行星、卫星以及系外双星、星云、星系等天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描绘,宇宙的面貌开始清晰起来。20世纪40年代,美国太空画家邦艾斯泰将太空美术以传统架上绘画方式表现出来,使西方绘画中增加了一个新的独立题材领域,也使得邦艾斯泰成为现代太空美术之父。


  与太空美术直接产生于天文观测和严谨的科学研究不同,西方科幻美术主要产生于科学设想、科幻小说插图中。这些科幻作品的一个大的题材范围是与星际旅行、星球开发、外星生命等内容有关。在早期的科幻插图中,作者不太注重太空的科学性,对人在太空中的活动也是天马行空。象凡尔纳小说《环绕月球》插图里,人们身在月球上却没有穿宇航服等等诸如此类。一直到1920年代之前人们对于宇宙和其它行星的认识大都还只是出于虚构的阶段。

  

《环绕月球》插图

 

  太空美术的发展逐步将太空图像科学化、严谨化、具象化。1940年代后的科幻美术在太空题材上,特别是对太空环境的描绘上逐渐理性和真实起来。太空美术除在对科幻美术的太空题材具有先导性作用外,对太空题材的科幻电影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1968年,克拉克作品改编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是一部划时代的电影作品,其壮观真实的太空场景再现令人惊异,其中特别是对轮式空间站和月面的场景设计是直接来源于对邦艾斯泰作品的延续。

邦艾斯泰作品:轮式空间站 1950年代

 

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轮式空间站 1968年

 

邦艾斯泰作品:月球峭壁 1949年

 

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月球峭壁 1968年

 

  当代空间天文学和空间探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视像观念的变化,太空画家们沿着科学家们开辟的知识路线和视觉窗口不断推出新的图像世界,让人们对宇宙图景有了更多更真切的认知,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与开拓性。那些不同的艺术领域如:科幻美术、漫画、当代艺术、媒体艺术、艺术设计等等也开始吸收和借鉴太空美术的众多图像元素,并且逐步产业化,对文化创意产业影响深远。

  目前,对太空美术的创作已不只是限于书籍插图和架上绘画,一些雕塑、装置、数字媒体、动漫影视等也广泛的参与其中,众多艺术形式的介入使得太空美术形成了综合性的艺术类型,也即太空艺术。


  太空艺术,包括与之相伴的科幻艺术,在国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对其产业开发也是全方位的,有着十分成熟的艺术市场机制。以美国为代表的科幻艺术已经完全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艺术语境,处于强势地位。在国内,几乎没有科幻传统且又缺乏原创人才,基本上是模仿国外的作品,而且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作者都很年轻,很多作品可以从不成熟的技法和幼稚的想象可见一斑,没有自己的独立艺术语言,更谈不上主体性、自主性的确立。一些还属于极少极个别的国内科幻画家在创作过程中虽也在自觉的进行具有民族性的创作,这是一种文化自觉的表现,但人少力单,还远不能承担起科幻艺术本土化的重任。


  现在国内在大力提倡科幻艺术产业化,形成产业规模固然可以扩大影响,增加经济实力,但是产业化也意味着商业化。当一种艺术形式被广大观众接受,成为时尚,成为固定的艺术符号,那么想改变它也是不容易的,对于艺术制作和推广商来说具有很大风险,与对艺术求新求变的理念是一个矛盾。科幻艺术产品少,类型千篇一律,抄袭、模仿、一哄而上,这些都是商业化所无法避免的。


  创作有两种:一种是命题创作,一种是自由创作。目前国内的影视、媒体、游戏、动漫等所涉及到的科幻艺术创作还不多,即使进入这一领域,也几乎是完全模仿国外的现有类型以符合国人的口味,基本上是“命题作文”。对创作者不会有过高的要求,更谈不上有多高的艺术性。艺术院校大量培养的也是这一类以操作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可以看成是为国内或国外艺术产业链的代工者。对太空艺术、科幻艺术具有推动作用的应该是自由创作,对这类创作者而言,他们不受市场所左右,完全凭自己对这一艺术题材的热爱、理解和感悟进行研究、进行深度创作,是引领艺术潮流的先驱者,是真正的创作型人才。


  对太空美术作者来说,具备较全面的天文学知识很重要,而且需要不断跟踪现代天文学的前言课题,把握最新研究成果才能发掘出更多更新的艺术题材内容,进入到更深层次的艺术创作领域,带给人们新鲜的作品面貌。这种创作过程和状态可能很辛苦,很艰难。可一旦完成也将确立起一个新的题材标杆。太空美术题材对作者的知识要求确实比较高,较高的门槛阻挡了大部分艺术作者参与的兴趣,这也是一个较大的矛盾。如果用科学界物理学科的定义,他们应该属于“理论物理学家”,而那些从事文化创意产业链上的作者,则属于“应用物理学家”。


  就象今日的当代艺术在国内方兴未艾一样,在其刚刚进入国门时也是应者寥寥,通过众多艺术家不懈的努力,当代艺术在中国成就斐然。希望国内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自由创作的行列,提升太空艺术、科幻艺术的创作水平,创造出具有鲜明的中国自己的民族化艺术语言。

  太空美术和科幻美术是科幻艺术的基石,只有更多的创作者,更多类型丰富多样的作品呈现,才能迎接科幻全面繁荣的局面。中国科幻就像是一只展翅的雄鹰,文学和艺术是它的一双翅膀,双翅都能展开才能飞的更高,更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