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美术的市场化

喻京川

  

  科学美术或科技美术在国内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科普美术可能在美术圈还有些知名度,这是在国家大力推动科普教育中被广泛宣传的。上世纪80年代,中国美术界还举办过全国性的科普美术大展。但是,科普美术由于其定位是对科学的一种艺术性的普及宣传,必须遵从于科学的准确性、真实性。这与传统绘画的艺术表达相去甚远,而且艺术家浪漫和自由想象的个性,天生就是与科学的那种严密逻辑思维相对立的,因此上,传统艺术对科学只能是敬而远之。


  本人认为,科学美术的根基仍然是美术,是对科学研究中所发现的新世界、新思想、新观点的艺术诠释,本身并不具有多么严密的科学性,科学研究所得到的新视觉图像、新理论观点是科学美术的基本素材,对其具有的科学元素选择性的进行再联想、再加工、再解构,加入艺术家自己的观点和想象才是科学艺术的魅力所在。科普美术只是科学美术的一个分支领域而已。科学美术的表现范围可以更加宽广,更多普通的艺术家也可以借此抒发自己的艺术观点和进行艺术表达。观众也没有必要全都弄懂这个科技原理之后才去欣赏,没有不必要的心理阻力,他们所欣赏的完全是科学的艺术氛围和感染力。

  

图一

  图一是一幅绚丽的类似孔雀羽毛图案的作品,对于欣赏者来说,这幅画如果很美,很喜欢,就足够了,观众可以把它挂在家里,或是放在电脑和手机屏幕上做壁纸,那么这就是这幅画的成功之处。至于此画背后的科学道理,喜欢刨根问底的观众会去进一步了解它。其实这幅画的原理就是数学分型学的可视化图像。

 

图二

  图二是一幅动感十足的云雾翻卷的作品,看似云又或是抽象的斑斓色块,令人遐想。这幅抽象画与传统抽象绘画没有什么两样,大众完全能够接受。但喜爱天文学的观众一眼就能看出这幅绘画的素材来源,不过就是去掉了星点的星云照片而已。

 

  科学美术来自于科学,但她本身并不承担科学的普及任务,她只是借助科学元素进行艺术再创作,融入了科学发现、科学观点、科学精神、科学想象力,是人们对科学与艺术的再审美。这有点类似科学幻想小说,科幻小说在中国早先也是被定义为科普文学,甚至少儿科普文学,但通过几十年的不断实践和理论完善,人们最终确定了她其实仍然是文学的一个样式,本质是文学,弱化甚至抛弃了科普功能,完全是以吸取科学的精神与内涵来创作纯文学的一个新文学领域。


  所以,科学美术也是美术中的一个新的题材,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新的审美范围。之前的美术只是反映人们身边的生活状态,审美趣味。现在,随着科技前沿的不断延伸,我们可以看到上百亿光年以外的太空世界,还可以看到微米或更小的微观世界,各种奇特的新世界成为人类的新认知对象,也成为了人类的新审美对象,这些都是科学带给我们的,对他们的审美必然会带有科学的影子,这是新时代的艺术家所必然遇到和面对的,这个新视野也是艺术拓展的新领域,也给艺术带来了新的创作活力。


  目前,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在国内已经逐渐深入人心,特别是科幻电影在国内的受众群体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国外科幻大片的票房非常可观,一直处于各个类型电影名列前茅的位置。国内的科幻小说也已经开始受到电影、电视编导和导演的关注,这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具备了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视觉艺术是它的载体,科幻电影的视觉艺术是建立在科学与艺术极为紧密的科技美学基础之上的,科学美术是它的基石。如果说电影美术是艺术中的应用美术(或实用美术),那么科学美术则是研究与实践中进行理论探索的美术。很多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设计大多都来自于多年来科学绘画、科幻绘画的探索。可以说是与物理学中的应用物理和理论物理相对应的。


  科幻美术,或者扩大到科学美术这一范畴,在国内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的绘画传统,教育模式以及艺术观念所形成的大环境和生态还不能够接纳这一新兴的艺术领域。


  中国传统绘画多是坚持或维护传统绘画的基本模式,师承关系密切,在表现形式上虽引入西方近现代绘画强调直观(写实性)、形式创造(流派与观念)等因素,但人文思想、笔墨趣味与重视意境的表达,更多的是在追求自我意识,抒发心情以及表现个人对世界的观点等等。这些与西方科技美术中所表现出的对世界的探索、改变、征服的思想有很大不同。


  中国的教育模式也有很多的诟病,比如文理过早的分科,注重书本知识与动手实践严重脱节等等,这些不必多说。艺术教育也是一脉相传,科技在艺术教育中几乎可以忽略。虽然引进有多媒体、影视、计算机绘画等方面的艺术教育,但这些基本上是以技巧学习、模仿跟随为主,对于学生的科技意识、开放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严重不足。


  科学美术在中国的发展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指望美术界现在就能参与进来是不现实的,除了目前很少部分的艺术家在科学美术这一领域不断探索以外,也有不断壮大的中国科技爱好者群体,那么只有靠市场化来逐渐扩大科学美术市场,从而吸引更多的艺术家参与到科学美术的创作中来是一条较好的路子。

 

  正如科技文化作家郑军发表文章所说:“在中国,科技文化产品逐渐流行,已经形成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知识群体在中国人口中的比例不可逆转地增加,而他们所需要的文化产品远远不同以往。如今尚处于主流位置的那些文艺作品由于缺乏科技元素,将很难获得下一代、下下代文化消费者的认同。科技文化将是下一代的主流文化!我们正在看着它诞生、发展和壮大。”

国外作品展示

 

本人16幅作品在“科技美术之光”画展上

 

  前面已经说过,科学美术或科技美术是美术创作的新题材,新领域,她的范围非常的宽广,所以创作门槛并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任何人,任何艺术家都可以涉足。所创作的作品不单只是绘画,在数字艺术、互动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发展迅速的今天,综合性的动态数字艺术占据更为显著的地位,科学美术的发展更加具有前瞻性。

 

  在目前国内艺术市场的大环境下,直接到画廊展览销售科技美术作品还不成熟。我参加过一些画展,如果直接拿科技感很强的作品与画展上周围那些风景、人物肖像等传统画作放到一起,看起来确实很不协调。每一个展览,每一个画廊它所展出和面对的对象是不同的,有展示销售传统绘画如国画的、油画的、有当代艺术的、有雕塑装置的,销售科技绘画作品也要营造自己的氛围和拥有自己的对象,这个针对性很强。

 

  目前科技画廊这样的画商还没有出现,也是因为与国内科技美术作品水平有限,数量不多,还没有形成固定口味的受众群有很大关系。慢慢培育这一新兴市场,应该是有远见的市场开发者有所作为的领域。比如国内有很多的各种科技场馆、每年全国有很多科技展览会场、科技博览会,都是科技画廊参与展览销售的极好场所。这些场馆的科技氛围和参观群体也是宣传销售科技绘画所需要的。

 

  销售画作不一定是原画,绘画作品的衍生品是目前最容易制作和销售的产品,特别是科技绘画的衍生品更容易传播和扩大。这些衍生品可以是家居装饰品,比如装饰画、墙画、台历、工艺品镶嵌画等,也可以用在服装如T恤衫、帽子、挎包等上面,还可以制作如大型户外广告、纸媒和电子媒体广告插画,玩具包装、手机外壳、书本封面、画片、画册等。开发的产品可以是在画廊所在的实体商店中销售,也可在网上商店中销售,还可以实行针对性很强的定制服务。在科技展览场所,需要大量的多媒体互动展品和知识查询软件,里面需要几乎海量的科技插画,这些科普插图插画也是科技美术在科普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地方 。

 

  科学美术在国外已经是十分成熟的类型,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设计、图书出版、科技传播、家居装饰、科技场馆展示、博物馆和私人收藏,成为画廊和科技网站、艺术网站经营的必不可少的艺术品种, 在国内,大量的科技书刊、网站、展览会场还只能引进和采用国外的科技美术作品。所以只要不断的发掘和积累,这一市场一定会逐步做大做强。

 

                                                2014—05—12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