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李元老师


喻京川

 

李元先生在做太空美术演讲

 

  2016年7月6日,我的太空美术启蒙老师,北京天文馆创始人之一,新中国天文馆事业的先驱者,著名天文科普专家李元先生去世,享年91岁。他的离世令人悲痛,惋惜。

  记得在上小学时的1980年,我在《少年科学画报》上见到了一篇由李元写文,画家仿绘的《星球世界漫游》的文章和系列组画。画面上那从未见过的世界,以及令人遐想的文章立即将我吸引住了。从此,太空美术成了我少年时代的伴侣。由于喜爱太空美术,我成了一名狂热的天文爱好者。以后,常在科技期刊上见到李元先生写的科普文章和配的国外太空美术作品图片,增长了许多天文知识,也见到了许多自己不可想象的神奇世界。李元先生的名字也在我心中扎下了根。

  1984年,在北京天文馆举办了美国太空美术大师邦艾斯泰与日本太空美术画家岩崎贺都彰二人的大型国际太空美术印制作品联展。虽然是印制品,但印刷精度极高,基本上保持了原作风貌。当看惯了国内杂志上零星而印刷粗糙的外国太空画的我,站在了美日两国画家上百幅作品面前时,心灵的震撼难以言表。特别是岩崎的那幅《天空实验室》作品,不但达到摄影般的精确度,而且被印制在大幅铝膜上,通体银光闪闪,让初见世面的我目瞪口呆。之后才知道这次画展是北京天文馆创始人之一李元先生亲自与他们联系,将这个展览引入国内的。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次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宗旨的国际太空美术画展。因为影响极大,展览历时三年多,时间之长从未有过。以后,他们的作品无数遍的出现在了国内的各类科技期刊上,三年中我也跑了无数遍的天文馆。

  随着学习的渐渐深入,使我不断的感到对天文学和太空美术的理解力、想象力的缺乏和不足,迫切需要向一位在天文学和太空美术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导师请教和学习。1991年11月,我决定向李元先生求教,以了心愿。于是冒昧的寄了一封信,并附了两张自认为画得最好的太空画作品照片请他老人家过目。信寄走后心中一直忐忑不安,不知李元先生在百忙中能否对一位从未见过面的年轻人以关注。没过几天,我收到了一个厚厚的大信封,正是李元先生的回信,内装了不少有关太空美术的图片资料和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件。信中对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这样写的:“非常高兴接读来信并收到我十分喜爱的两幅作品图片,这可以说是五十年来我所企盼的一天终于来到了,尽管这还是你创作的开始,但是一个可喜的开始……。我今年六十六岁,但仍然有着一颗赤热的心,愿为宇宙艺术事业贡献一切……。”这一句句充满鼓励和希望的话语令我激动不已。仰慕已久的李元先生终于成了我的老师,这更加坚定了我投身太空美术创作的信心,是我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

  李元老师虽不是画家,但他以大半生的精力倾心研究和收藏太空美术及外国太空画家们的作品画册,同时不断将优秀作品向国内引进、宣传,为太空美术在国内的普及推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曾多次对我说过,天文的普及最需要优美的图片来加以说明,如果没有图,我是一个字也不会去写的,天文绘画不但能更好的阐明天文知识和原理,更能带给人审美的愉悦,是一种享受。

  说来也巧,1944年,还是青年学生的李元在重庆街头偶见一本美国《生活》杂志,上面有邦艾斯泰的土星组画,那精美的画面强烈的吸引着他,使他从此走上了用天文艺术来宣传普及天文学的道路。而我自己决心走太空美术创作之路时,也是受到了邦艾斯泰的影响,且这座桥梁是李元先生搭起的,也许这就是一个“缘”字吧。在李老师家中见到那几乎上万册的外文藏书令我惊讶不已,特别是那些精美的太空美术画册使我大饱眼福,其中有许多是画家们亲自赠送给他的。李元先生将他用大半生的心血收藏积累起来的世界太空美术名作、画册一一拿出让我翻阅,有许多是李老师从不轻易拿出示人的珍品,对我这个年轻人却毫不吝惜的让我带回家去细细参考、品味、学习。还经常将国内外的一些最新天文学与太空美术资料、书籍赠送给我,并常常叮嘱我,希望我能够成为中国的邦艾斯泰。这一切令我万分的感动。我曾经在很多科普报纸杂志上看到过的国外太空美术作品,还如获至宝的小心剪下收藏着,但在李元老师这里都能看到,而且是原版印刷,并且才知道其实绝大多数国内著名科普期刊上介绍的国外太空绘画都是李元先生亲自提供的。从此,我的眼界更加开阔了,结识了更多的外国太空画家们的作品。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的太空绘画由临摹转向创作,绘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这25年来,我的太空美术创作已不断的出现在一些国内外报刊书籍上。如:《人民日报》、《科技日报》、《中国航天报》、《天文爱好者》、《知识就是力量》、《科幻世界》、美国《新闻周刊》、英国《自然》杂志等等。1997年7月,我在中国科协与《科幻世界》杂志举办的“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上进行了个人太空美术专题画展,受到中外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赞誉,并获大会颁发的最高奖——银河奖。1999年10月,在北京天文馆领导的支持下再次举办了个人太空画展。2001年作品入选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之后相继参加了2004年和2008年在北京天文馆举办的两届“中国太空美术作品展”, 参加2009年由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和学生创作并举办的“仰望星空--中国首届天体油画创作作品展”,2012年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美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科学美术之光’——全国科普美术作品展”等等。还共同完成了《宇宙博物馆》、《宇宙在召唤—世界太空美术作品鉴赏》图册、《中国儿童视听百科--飞向太空》天文百科全书等多部书籍。2001年在李元老师的鼓励下,我加入了国际天文学美术家协会(IAAA)

 

1997年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国际科幻大会个人画展上

 

李元先生回忆当年在紫金山天文台给毛主席讲解天文的故事

 

送上作品祝贺李元先生90岁生日

 

  我所取得的这些成绩皆都包含着李元老师的心血和希望,也是我不断进取的动力。1998年4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为表彰李元先生几十年天文科技科普工作的杰出业绩,将6741号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李元星”。这使我非常的骄傲与自豪。立即创作了一幅《小行星你好!》的太空美术作品送给我的导师以表达我心中的敬意。

  太空美术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天文学的空间探测和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以绘画的形式来展现宇宙天体真实景色以及未来人类改造和征服太空世界的艺术。从而被誉为是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的结晶,这也是其它任何一门自然科学所无法比拟的。李元老师从20世纪40年代起就一直致力于太空美术的引进、评论和普及。1957年北京天文馆新建落成的开幕式上,他就请艺术家将他精心收藏的外国太空美术作品进行仿绘复制并悬挂于天文馆中,这是中国最早的太空美术画展。今天,随着科学普及的深入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太空美术已被大众逐渐接受和认同,中国太空美术的原创作品已越来越多起来,李元先生开创性的贡献使他成为中国太空美术的奠基人。

  今天,太空美术不再只是绘画这一种类型,装置、雕塑、动漫、影视等艺术形式大量借鉴和吸收太空绘画的成果并发扬光大,成为太空艺术新的表现形式。而且运用在工艺品、装饰品、服装、日用品等产业上也都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其实已经实现了李元老师多年的夙愿:用艺术诠释科学,借助艺术将科学融入大众。

  北京天文馆落成之后,李元老师便全身心的投入到天文节目的编导制作之中,他编排的《到宇宙去旅行》这部天象节目在众多节目中最受欢迎,连续放映30多年而不衰,对此他时常对我讲起来还津津乐道。如今,6741号“李元星”在星空中漫步着,那是他真的去太空旅行了……

 

 

                                                2016.07

 

 

返回